一、書訊

書名:革命分子耶穌:重返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時代

作者雷薩‧阿斯蘭

原文作者Reza Aslan

譯者黃煜文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4/05/14

 

二、摘要

      羅馬征服的土地,只要放下武器都能繼續保持原有的廟宇,且融入羅馬的宗教崇拜中。然而在加利利,爆發一連串的暴力抗爭。西元66年耶路撒冷陷入混亂。叛軍攻入耶路撒冷,猶太人這麼做等於向世上最強大的帝國宣戰。當情勢逐漸穩定。維斯帕先要鞏固自己在羅馬的權威以及解決羅馬的不安,要將猶太人從地表上移除。

    歷史上的耶穌,其生平的起點是從他第一次見到施洗約翰開始,當耶穌回到加利利,主要針對富人與權貴提出挑戰。沒多久就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絕大多數都是漁村裡不滿的青年。耶穌傳道時提到的上帝國度,並不存在於天上。意思是說羅馬帝國的末日近了。耶穌知道他所想像的新世界秩序非常激進、危險且具革命性。西元306,耶穌一路免費行醫宇展現神蹟,之後進入耶路撒冷的陣仗有充滿挑釁的意味。最終,耶穌解赴到耶路撒冷當局,耶穌被指控「妄圖稱王,誘惑國民」被釘在十字架上。

    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一個世紀後,追隨他的外邦人人數已超過猶太人。西元一世紀,特別是羅馬的知識菁英,也成了基督教傳播福音的目標。耶穌的追隨者不只主張死而復生。少了復活,耶穌自稱是彌賽亞以及憑藉這點建立的整個教會與主張都應聲崩潰。掃羅,他是真正的狂熱分子,後來成為虔誠的基督徒,並改名為保羅。之後因為詮釋的問題,產生兩個不同詮釋的系統,一個是耶穌的弟弟雅各,另一派是保羅。這兩個團體彼此競爭卻讓基督教成為今日所知的全球宗教。

三、評價

    這本書,區分了「歷史上的耶穌」和「信仰上的基督」,主要淡化了耶穌神聖的性質,盡可能的還原歷史上的耶穌。例如,從當時的背景,找出馬可福音為了宣道方便捏造的內容(彼拉多對於耶穌的審判情形),進行合理的解釋與還原。在於歷史學以及神學上,有另一種貢獻。

 

 

 

四、心得

       作者有點將自己投射在保羅身上。因為保羅是眾所皆知的外邦者使徒。而作者自己本身是伊朗出身,照理來說應該要是信奉伊斯蘭教,然而因為身在美國,發現美國跟基督教是密不可分的,也因為參加營隊以及一些因緣際會,正式成為基督徒。也許跟保羅一樣是改信宗教,因此有跨時代的情感連結,後半段有點憐憫保羅的際遇,說是雅各的原因,但是卻沒有深入探討保羅的作為(也許是保羅並非本書的重點)。

       德國學者凱勒(Martin Kähler)在《所謂的歷史耶穌》一書中,說明要描述真正的耶穌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主要是因為資料缺乏,加上福音書也不是一本完整的耶穌傳記。很大部分是因為福音書作者不認為歷史是挖掘「事實」,他們認為歷史是顯示「真理」。使的歷史上的基督與信仰上的基督基本上是分開的。所以要了解真實的保羅,可能也有分出歷史上的保羅以及信仰上的保羅差別。畢竟保羅重新詮釋了耶穌,使基督就等於耶穌,耶穌就等於基督,在基督發展史上,有者不可抹滅的功勞。

    耶穌回答事情都很巧妙,畢竟當時面對的是世界強權—羅馬。「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這一句無疑觸犯了當局,說明土地屬於神的,不是羅馬的。就像你在大清康雍乾盛世時期說清朝快要滅亡了,新的朝代即將來臨,下場可想而知。在西元一世紀,說自己是彌賽亞,極有可能被當局逮捕,於是耶穌用「人子」這個稱呼自己,將自己與救世主以及死後復活巧妙的結合,成為耶穌這位彌賽亞永傳的主要因素。

    當我們在看任何書籍時,就算這本書已經流傳多年且許多人擁有(例如聖經),裡面說明的內容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歷史事件。有可能是因為有特別目的(聖經為了在羅馬傳播,降低了耶穌革命的性質以及羅馬對於耶穌處死的責任)以及經過人為的修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戰昇 的頭像
    戰昇

    戰昇的部落格

    戰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