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如老師金融機構管理WEEK10

今天講的是Topic 09

講義主要探討了流動性風險及其管理方法,特別是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和管理策略。以下是講義的大意:

1. 概述:
    - 討論流動性風險的成因、測量方法及極端流動性風險暴露的後果。
    - 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

2. 金融機構與流動性風險暴露:
    - 高風險暴露:存款機構,在金融危機期間,銀行間貸款信任危機導致流動性危機。
    - 中等風險暴露:壽險公司。
    - 低風險暴露:共同基金、對沖基金、養老基金及財產意外險公司。

3. 流動性風險的成因:
    - 負債側流動性風險:當存款人或保單持有人兌現索賠時,金融機構被迫迅速清算資產。
    - 資產側流動性風險:來自資產負債表外的貸款承諾或投資組合的價值變動。

4. 負債側流動性風險:
    - 依賴於需求存款,存款機構需能預測淨存款流失的概率分佈。
    - 管理存款流失的方法包括購買流動性管理和儲存流動性管理。

5. 購買流動性管理:
    - 通過聯邦基金市場或回購協議市場借入資金,保護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

6. 儲存流動性管理:
    - 通過清算資產來應對取款需求,需持有超額準備金,但存在資產規模收縮和持有低收益資產的機會成本。

7. 資產側流動性風險:
    - 貸款承諾或投資組合的價值變動會引發流動性需求。

8. 流動性風險的測量:
    - 包括融資缺口(Financing Gap)、同業比較和流動性指數等方法。

9. 新實施的流動性風險控制措施:
    - 銀行國際結算銀行(BIS)實施的兩個新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LCR)和淨穩定融通比率(NSFR)。

10. 流動性覆蓋比率(LCR):
    - 確保存款機構持有足夠的高質量流動資產(HQLA),以滿足30天內的淨現金流出需求。

11. 淨穩定融通比率(NSFR):
    - 要求存款機構在一年期內持有足夠的穩定融資資金,以應對流動性風險。

12. 流動性計劃:
    - 流動性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明確管理責任、列出資金提供者及預測存款和資金取款規模。

13. 銀行擠兌與緩解措施:
    - 措施包括存款保險和折扣窗口,以減少銀行擠兌的可能性。

14. 其他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
    - 壽險公司、財產意外險公司及投資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特點及管理方法。

這些內容強調了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不同模型和方法來評估和管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戰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