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戰昇,歡迎來到到昇閱讀分享系列。今天我要分享的書籍是,成本幫你做事

image

有錢能使鬼推磨

如果不計成本 世間沒有做不到的事

如果了解成本

世間也沒有不能做的事!

    數字令許多人迷惘,完全以數字呈現的成本數據,更讓多數人望而生畏。本書特別打破成本統計複雜難僅的藩籬,將企業中和成本相關的營運事項,拆解為許多基本單元,它們像樂高積木,可依個別使用者的需要,拼湊出各種組合,藉由這種成本統計的模式,讓非財會領域的管理者和員工也能輕易進入成本的範疇!

    成本的考量,使一件事情的執行難度因此而驟增,企業就在解决這些難度的技巧上分出高下。有本事以較低的成本做完一件事或製造出產品,利潤歸其所有。花費成本較高的,就得藉創新和差異,從高附加價值中獲利。如果兩者均非,淘汰是唯一的結果。

 一、管理者需要哪些資訊

    經營管理者到底需要哪些成本資訊,來協助他做正確的决策呢?為人所熟知且不可或缺的,就製造工廠而言是產品成本,就服務類型的企業而言,則是產品成本和銷售與服務成本。

(一)處理事情的成本

   假設處理一件事情所耗用的成本能被明確的揭露,精明的管理者從所支用的成本費用數據,憑直覺和經驗,就能輕易的判斷做這件事的步驟、方法、使用的人力與時間,是否必要、符合常理與成本效益,所提出的糾正舉措也比較能切中弊病。

    除了程序、方法不當、過多的人力與效率不佳會形成浪費外,任意的採購、儲存、過多的庫存與間置品,不良或過剩的品質、研發時程的延宕與失敗、報價錯誤、延遲交貨、收款延遲、反應遲緩,甚至於没有必要的會議,溝通、信件傳遞、規定,與組織不當的變動、配置,都會形成浪費。這些都可以運用成本計算的方法,將看似抽象的感覺轉化為明確的數據,藉以分析這些行為的恰當與否,達到改正與預防的效果。

 

(二)準備工作

    經營管理者如果想要知道做某一件事情所耗費的金錢,以便評估其適當與否,顯然他得將做這件事情的步驟、程序搞清楚或固定下來,還得知道各個程序是由哪一種性質的員工在處理和花費多少時間,才能依據企業支付給這些員工每分鐘的薪資統計出所耗用的金錢。

    明確的作業程序,各作業步驟指定人員的要求條件,期望的作業時間及作業程序隨時更新的調整機制,成為統計成本前的基礎准備工作之一。

    依據企業實際的運作狀態和可能的變化,將產品製造、銷售、服務和做事的模式適當的分類,建立彼此間合於邏輯的層次關係,是統計成本前另一項基礎准備工作。
(三)了解員工等級

    層級過高的員工,卻去執行低階的工作是一種浪費,層級過低,雖然表面上看來成本較少,但把事情做壞或處理時間拖長的機率大增,可能招致更多的損失。

(四)基礎準備

(1)建立標准作業程序及修正機制
(2)依據企業寶際的運作狀態和河能產生的變化,將產品製造、銷售、服 務和做事的模式適當的分類,並建立彼此間合於邏輯的層次關係。
(3)具備明確且即時更新的職位、薪資、異動機制
(4)直接、間接人員與直接、間接單位的詳細定義與分野
(5)建立一個能完整的記錄每一件事情各處理程序耗費時間的機制,並確定費用分攤的方式
(6)建立製造產品所使用的零件、材料和耗料清單,並具備即時更新維護 的功能
(7)明確的資產清冊、歸屬對象和合於法規的費用分攤規則

 

 二、建立作業標準程序及修正機制

(一)標準作業程序

(1)訂定標準程序的人

    除了以親力親為的裁示,突顯這件事情的重要外,管理者還得借助於各功能部門主管對所轄工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各作業程序實際執行者對作業涉驟、方法的熟悉和體會,共同制定標准作業程序,使標準作業程序兼具管理和實用的雙重標准。並定期共同檢討各標準作業程序的實用度、缺陷,提出新的、有效率的作業方式並推動執行。

(2)標準作業程序包含下列元素

標準作業程序應包含下列的元素:步發名稱、所属單位、步驟說明,處理事情的要求標準、關鍵步驟的管制點。

 

(二)得訂定標準作業程序的「循環」

企業内絕大部分被处理的事情, 部具備重覆發生的特性,處理起來也可區分段落這些被大部分企業沿用的循環類別分為下列十一種,依序如下
1.銷售與收款循環

2.採購與付款循環

3.生産循環

4.薪工循環

5.融資循環

6.固定資産循環

7.投資循環

8.研發循環

9電腦化資訊循環
10關連交易循環
11.貨幣資金管理循環

(三)修正機制

(1)由經營管理主管和各功能部門主管及相關執行人員,共同籌組一個常設的「作業程序標準化委員會」,以收集思廣益縝密思慮之效。

(2)定期的檢討作業的步驟、做事的方法、設定的標準和效率的提升,使標準作業程序能與時俱進,不至於論為應景式的文書檔案。
(3)對那些已經證實可行,新的作業程序,
即時修正文件並確實的佈達至所有應知道的人。
(4)監督標準作業程序確實實施,適時並公平的獎懲執行者和主管。

(5)對新進、調任員工和作業執行者,針對作業步驟、方法和修正的内容,定期的提供強制性教育訓練課程。

 三、建立一個機制紀錄個程序所需的時間

(一)標準成本的盲點

    因為生產過程中有許多的變數會影響標準時間。例如:人員熟練 度的差異、物料供應的順暢與否、機械的正常運轉、品質的穩定度、耗損的 控制、工廠的突發事件及客戶的特殊需求等。所以真實發生的成本和以標準工時算出來的成本間,有極大的差異。

(二)建立紀錄生產數據的機制

    這樣的記錄機制通常都是以現有的標准作業程序為基礎,每一次生產管制單位在發出單一小批量的工作命令,當物品隨著工作命令在工作步驟間連續移動時,作業者忠實記錄進入和移出各工作站的時間,同時記錄:使用的材料、零件、可計數耗材的數量、運用的器械設備、執行作業的工作人員和產品的品質水准與損耗。

    當這些紀錄資料和作業人員的單位工時費用、間接人員費用分攤基準、 機械設備折舊與其它製造費用分攤基準、單位材料、零件與耗材費用等資訊一一配對,立即可以算出單一小批次單一件產品在各作業步驟所耗用的成本。此即為真實狀態的成本。

    如果工廠的規模較小,電子化的程度也不高,設計一張隨物品移轉方便記錄生產訊息的成本統計表或物品移轉單,附在單獨的工作命令之後,是另一種變通做法。

真實的成本可以即時呈現並對應至某個作業程序的某些作業步驟所花費的金額,在和設定值比較顯示出差異時,此時的成本才發揮實質提升管理效能的意義。在月底結算而得的平均成本

 四、各類型成本

(一)作業程序的成本
不論用什麼方式經過關卡,都得花費一些時間,如果這些時間是用來解决或處理這件事情,它所花費的時間當然必要而值得,如果不是,只是純粹的過手,那就是浪费。

(二)整理資料,製作報表的成本

但是限多主管欠缺充分而有效的運用資訊的能力,它們只是想要知道,甚至經常是臨時起意的希望知道一些事情,下屬就得花九牛二虎之力,努力蒐集資料和費心的整理成報告。當主管閱讀完資料知道狀況後,如不知如何解析以獲取數據背後的含義,自然不可能期望他會採行什麼當為的管理手段。當花費的時間不能帶來任何效益時,它就是企業的損失,而成為產品成本的一部分。

(三)庫存的成本

企業内最容易產生間置資金的地方就是庫存。

因為企業的營運資金大部分得自於銀行的貸款,因此企業買東西使用的錢,得依照銀行的借貸利率算它的資金成本。當這些可以用來轉售的東西,只要一進入企業體內,就成為企業的庫存,擺放的時間乘上資金借貸的利率,就是企業因庫存結結實實付出的費用。庫存時間愈長,付出的資金成本則愈多。

 

 

 

 

點我看其他閱讀目錄

點我購買二手書

★☆★☆★☆★☆★☆★☆★☆★☆★☆★☆★☆★☆★☆★☆★☆★☆★☆

(1)書籍總整理
(2)高中數學家教
(3)英文學習總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戰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